联系我们更多
郑州尚渡企业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报名咨询地点:郑东新区·龙子湖高校区;
电 话:0371--55057661
手 机:18003812193,15136122660
联 系 人:井老师,辛老师,赵老师
E-mail: 253368446@qq.com
http://www.sundoedu.com
课程通知
社会心理学练习题
一,单选题
1、B=f(P,E)中的B代表( )。
(A)社会行为 (B)个体特点(C)个体所处情境 (D)行为倾向
2、社会行为公式B=f(P,E)中,P指( )
(A)行为 (B)个体所处的情境 (C)个体 (D)函数关系
3、社会行为公式B=f(P,E)中,E的含义是( )。
(A)行为 (B)函数关系(C)个体 (D)个体所处的情境
4、社会心理学经验描述阶段的特点是在( )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
(A)观察 (B)实验 (C)思辩 (D)归因
5 、社会心理学的启蒙期是( ) 。
(A)哲学思辨阶段 (B)学派阶段(C)实证分析阶段 (D)经验描述阶段
6、本能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
(A)W.詹姆士 (B)F.奥尔波 (C)W.麦独孤 (D)C.达尔文
7 、 F · 奥尔波特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 )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A)社会认知 (B)社会心理 (C)社会行为 (D)社会影响
8、社会行为是由( )引起,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A)社会因素 (B)现实生活(C)周围环境 (D)即时情境
9 、社会学习论的理论根源是( )。
(A)心理分析 (B)行为主义 (C)认知理论 (D)人本主义
10、社会化的载体不包括( )。
(A)学校 (B)家庭(C)电视 (D)医院
11、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叫( )。
(A)继续社会化(B)再社会化(C)去社会化 (D)反社会化
12 、全部社会化的前提是( )。
(A)性别社会化(B)政治社会化(C)道德社会化(D)语言社会化
13、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人或者人群称为( )。
(A)抽象化他人 (B)重要他人 (C)概括化他人 (D)一般他人
14、“性”属于( )概念。
(A)生物学 (B)心理学(C)社会学(D)人类学
15、角色承担者不得不退出舞台,放弃原有角色,这属于( )
(A)角色冲突 (B)角色不清 (C)角色中断 (D)角色失败
16 、最严重的角色失调是( )。
(A)角色不清 (B)角色失败 (C)角色中断 (D)角色冲突
17 、“性别”表示( )。
(A)男女在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B)社会对男女在态度、角色和行为方式方面的期待
(C)男女在生物学方面的差异 (D)男女在社会学方面的差异
18、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即( )
(A)从生理自我到心理自我,最后到社会自我 (B)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
(C)从社会自我到生理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 (D)从心理自我到生理自我,最后到社会自我
19、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是( )
(A)主我 (B)客我 (C)镜我 (D)超我
20、自尊是个体对其( )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
(A)社会角色 (B)自我概念(C)自我意识(D)自我价值
21、詹姆士的自尊公式是( )。
(A)自尊=成功/自信 (B)自尊=成功/抱负(C)自尊=自信/抱负 (D)自尊=抱负/成功
22 、第一印象作用的机制是 ( )。
(A)近因效应 (B)首因效应 (C)光环效应 (D)刻板印象
23、信息出现的顺序对印象形成有重要影响,反映在( )中。
(A)光环效应 B)刻板印象 (C)近因效应 (D)期待效应
24、在他人面前表现自己的优点,以使他人对自己形成良好的印象,这叫( )。
(A)光环效应 (B)刻板印象 (C)首因效应 (D)印象管理
25、罗特关于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叫( )理论。
(A)控制点 (B)三维 (C)可控性 (D)平衡
26、在竞争的条件下,人们倾向于把他人的失败作( )。
(A)内归因 (B)情境归因 (C)外归因 (D)运气归因
27、关于利他行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噪音等恶劣的环境会减少利他行为 (B)助人的榜样,会增加人们的利他行为
(c)他人在场。往往会产生社会助长效应,对利他行为有积极影响
(D)长得漂亮的女人一般更容易得到男人的帮助
28、动机强度和活动效率的关系大致呈( )型曲线。
(A)倒U(B)U (C)线性 (D)N
29、羞耻是一种( )的社交情绪。
(A)积极 (B)作用不明 (c)消极 (D)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30、动机强度和活动效率的关系大致呈( )型曲线。
(A)倒U (B)U (C)线性 (D)N
31、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是( )
(A)归因 (B)态度 (C)动机 (D)情绪
32、态度的ABC模型中,A代表( )。
(A)行为 (B)情感 (C)认知 (D)行为倾向
33、态度的ABC模型中,B代表( )。
(A)行为 (B)情感 (C)认知 (D)行为倾向
34、态度的ABC模型中.C指( )。
(A)行为 (B)情感 (c) 认知 (D)行为倾向
35、信息如果唤起人们的畏惧情绪,一般有利于说服。畏惧和说服效果之间是( )关系。
(A)U型曲线 (B)线性 (C)倒U型曲线 (D)指数曲线
36、态度转变是在沟通信息与接收者原有态度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发生的,对于威信低的传递要引发最大的态度转变量,这种差异应该( )。
(A)适中 (B)较大 (C)较小 (D)最大
37 在海德的P-O-X模型中,两种关系否定,一种肯定,则存在( )。
(A)不平衡状态 (B)平衡状态 (C)强平衡状态 (D)弱平衡状态
38、海德的态度转变理论是( )。
(A)角色理论 (B)认知失调论 (C)平衡理论 (D)社会交换论
39、态度测量一般使用( )的方法;
(A)实验 (B).间接 (C)观察 (D)直接
40、刻板印象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因此它具有( )的作用
(A)概括化 (B)社会适应 (C)抽象化 (D)消极
41、在有限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刻板印象往往具有( )的性质
(A)积极 (B)双向作用 (C)消极 (D)定势作用
42、对可控性因素的归因,使人们更可能对行为做出( )的预测。
(A)准确 (B)变化 (C)稳定 (D)系统
43、一般来说,最能表现个体真实心态的身体语言是( )。
(A)面部表情 (B)目光(C)身体运动 (D)妆饰
44、一般来说,人在( )情感体验最为深刻。
(A)身体运动(B)身体接触(C)目光接触 (D)身体欠安
45、在群体活动时,个体的侵犯性一般会( )。
(A)减少 (B)保持稳定 (C)增加 (D)受到抑制
46、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人际距离是( )。
(A)个人距离 (B)社交距离 (C)公众距离 (D)亲密距离
47、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沟通与交往中建立起来的直接的( )的联系。
(A)心理上 (B)认知上(C)行为上 (D)道德上
48、了解人际关系深度的一个敏感的“探测器”是( )。
(A)自我暴露程度(B)相互评价(C)情感卷入程度(D)目光
49、一般来说,最强烈的人际吸引形式是( )。
(A)友谊 (B)爱情(C)喜欢 (D)亲情
50、一般来说,最能吸引人的人格品质是( )。
(A)热情 (B)真诚 (C)善良 (D)智慧
51、正常情况下,中等程度的人际吸引形式是( )。
(A)爱情 (B)喜欢(C)亲合 (D)接近
52、( )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的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
(A)亲合(B)利他关系(C)依赖(D)人际吸引
53、在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中,可视为相似性的特殊形式的是( )。
(A)熟悉(B)互补(C)邻近(D)竞争
54 、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不包括( )。
(A)交换原则 (B)平等原则 (C)强化原则 (D)相互原则
55、鼓励老年人适当地参与社会活动,与他人保持必要的沟通,最重要的原因是沟通能( )。
(A)获得信息 (B)改善人际关系 (C)交流思想 (D)维持心理平衡
56、喜欢与交往频率的关系是( )。
(A)线性曲线 (B)双曲线 (C)倒U曲线 (D)U曲线
57、有才的人偶尔犯点小错误,反而会增加其对周围人的吸引力,其原因是( )。
(A)让人觉得与其相似 (B)对他易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评价 (C)让人觉得与其互补(D)对他人的社会比较压力减小
58、在一项实验中,给被试呈现一组他人的面部照片,照片被呈现的次数不同。结果发现,照片呈现的次数越多,被试越喜欢,这说明人际吸引受( )的影响。
(A)熟悉 (B)相似 (C)邻近 (D)外貌
59、“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是一种 ( )现象。
(A)社会懈怠 (B)优势反应强化 (C)结伴效应 (D)社会促进
60、“随大流”是一种( )现象。
(A)服从 (B)从众 (C)参照 (D)模仿
61、在吃“大锅饭”的单位,最容易产生的现象是( )。
(A)社会促进 (B)社会抑制 (C)观众效应 ( D)社会懈怠
62、“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这是一种社会( )现象。
(A)助长 (B)逍遥 (C)强化 (D)抑制
63、在有人陪同的活动中,个体会感到社会比较的压力,从而提高工作或活动效率,这是社会促进中的( )。
(A)结伴效应(B)观众效应(C)比较效应(D)竞争效应
64、“出工不出力”是一种( )现象。
(A)社会抑制(B)社会干扰(C)社会惰化 (D)社会促进
65、塔尔德模仿律包括( )。
(A)算术级数律(B)上升律(C)先外后内律 (D)下降律
66、社会下层人士具有模仿社会上层人士的倾向,这是塔尔德所称的( )。
(A)上升律(B)先内后外律 (C)下降律(D)先外后内律
67、模仿的意义不包括( )。
(A)具有适应作用(B)是学习的基础(C)影响他人的方式 (D)会促进群体形成
68、在群体活动时,个体的侵犯性一般会( )。
(A)减少 (B)保持稳定 (C)增加 (D)受到抑制
69、一般来说,个体自我意识水平降低时,侵犯性会( )。 .
(A)迅速下降 (B)提高 (C)缓慢下降 (D)不变
70、根据印度学者古普塔的研究,由爱情而结合的夫妻婚后( )年,彼此爱的情感开始不断减少。
(A)3 (B)5 (C)7 (D)9
(A)噪音等恶劣的环境会减少利他行为 (B)助人的榜样,会增加人们的利他行为
(c)他人在场。往往会产生社会助长效应,对利他行为有积极影响(D)长得漂亮的女人一般更容易得到男人的帮助
二 多选:
1、G·奥尔波特认为,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会受他人存在的影响,他人存在形式包括 ( )。
(A)虚拟的存在 (B)现实的存在 (C)想象的存在 (D)隐含的存在
2、在社会学习论看来,学习过程大概有哪几种机制( )。
(A)联想 (B)强化 (C)模仿 (D)操作
3、F·奥尔波特认为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 )。
(A)社会行为 (B)社会影响 (C)社会意识 (D)本能行为
4、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
(A)教导社会成员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 (B) 教导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C) 教导社会成员确立人生理想 (D)培养社会角色
5、个体社会化的主要载体包括( )。
(A)家庭 (B)大众传媒 (C)学校 (D)交通工具
6、正常情况下,个体社会化的载体主要包括( )。
(A)学校 (B)参照群体 (C)家庭 (D)居住小区
7 、人类社会化的基本条件包括( )。
(A )较长的生活依附期 (B)人脑复杂的神经网络(C )良好的社会规范 (D)社会角色的引导
8、角色失调的形式包括( )。
(A)角色冲突 (B)角色失败 (C)角色转变 (D)角色中断
9、角色失调包括( )。
(A)角色冲突 (B)角色失败 (c)角色不清 (D)角色误解
10、按角色获得的方式可将角色分为( )。
(A)先赋角色 (B)功利角色(C)表现角色 (D)成就角色
11、心理咨询师的属于( )
(A)成就角色 (B)规定性角色 (C)表现性角色(D)不自觉角色
12、一般来说,农民属于( )
(A)成就角色 (B)规定性角色 (C)功利性角色 (D)不自觉角色
13、詹姆士关于自我的概念包括( )。
(A)主我(B)本我(C)客我(D)超我
14、关于自尊,正确的说法包括( )。
(A)自尊会导致自信 (B)自尊与抱负成反比 (C)扬长避短有利于增加个体的自尊 (D)自尊与成功成反比
15、影响儿童自尊的因素包括( )。
(A)家长的教育方式(B)自身的行为表现(C)自身的抱负 (D)参照群体的选择
16、自我概念的功能主要包括( )。
(A)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 (B)解释经验(C)决定期待 (D)控制情感
1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由,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尊水平 (B)选择相似的人进行社会比较,有利于增加自尊
(C)自尊是一种缺失性需要 (D)成功的行为反馈可提高个体的自尊水平
18、关于自我(self),正确的说法包括( )。
(A)是个体自我知觉的体系与认识自己的方式 (B)也叫自我意识
(C)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 (D)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
19、自尊需要包括( )。
(A)对成就、优势与自信等的欲望(B)对名誉、支配地位、赞赏的欲望(C)对归宿感的需要(D)对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20 、影响自尊的因素包括 ( )。
(A )家庭教养方式 (B)行为表现的反馈(C )活动的性质 (D)参照群体
21、可以提高个体自尊水平的因素包括( )
(A)选择参与 (B)正确的社会比较 (C)扬长避短 (D)成功的行为
22、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包括( )。
(A)情绪 (B)兴趣(C)动机 (D)经验
23、常用的印象管理策略包括( )。
(A)隐藏自己与自我抬高 (B)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C)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 (D)投人所好
24、一般来说,近因效应容易在( )的人之间产生
(A)熟悉 (B)不熟悉 (C)亲密 (D)不常见面
25、影响归因的因素包括( )。
(A)社会视角 (B)自我价值保护倾向(C)观察位置 (D)时间因素
26、根据凯利的三维理论,个体在归因时需要掌握包括( )的信息
(A)协调性 (B)特异性 (C)共同性 (D)一致性
27、亲合的作用包括( )。
(A)获得信息 (B)满足个体的某些社会性需要(C)避免窘境 (D)使行为获得明确定向
28 、侵犯的构成要素包括( )。
(A)伤害行为 (B)侵犯动机 (C)社会评价 (D)社会规范
29、个体侵犯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 )。
(A)道德水准 (B)情绪唤起水平 (C)社会角色 (D)他人的行为
3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包括( )
(A)恐惧越强,亲合倾向越弱(B)恐惧越强,亲合倾向越强(C)焦虑越强,亲合倾向越弱(D)焦虑越强,亲合倾向越强
31、下列陈述中正确的包括( )。
(A)移情能力与利他倾向呈负相关 (B)个体心境良好时,利他倾向会增加
(C)个体做错了事感到内疚时,倾向于做些好事加以补偿
(D)遇到困难的人,旁边的人越多,他(她)得到帮助的可能性越大
32、下列陈述中正确的包括( )。
(A)成功几率大的活动会激发个体高水平的成就动机 (B)成就动机越强的人抱负水平越高
(C)个体的施展才华的机会越多,成就动机就越强 (D)失败的体验会降低个体的抱负水平
33、嫉妒情绪的特点包括( )。
(A)针对性 (B)持续性(C)对抗性 (D)集中性
3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包括( )。
(A)羞耻的个体往往会感到沮丧、自卑等,认为自己对事情的发展无能为力
(B)健康的羞耻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自然结果,是人适应社会、改善自我的一种动力
(C)内疚者往往有良心上和道德上的自我谴责,并试图做出努力来弥补自己的过失
(D)内疚感越强,个体心理越健康
35、对于态度转变的P-O-X模型,正确的说法包括( )。
(A)P-O之间的关系最重要 (B)p-O联系为肯定时的平衡为强平衡
(c)p-O关系为否定时的平衡为弱平衡 (D)p-O关系为否定时的不平衡为强不平衡
36、态度的特点包括( )。
(A)稳定性 (B)内在性 (c)间接性 (D)针对性
37、态度的成份包括( )。
(A)行为 (B)情感(C)认知 (D) 行为倾向
38、态度测量的主要方法包括( )。
(A)实验法 (B)量表法(C)投射法 (D)行为反应测量法
39、身体语言包括( )
(A)面部表情 (B)身体姿势 (C)妆饰打扮 (D)人际距离
40、从众行为的原因包括( )。
(A)寻求行为参照(B)群体凝聚力(C)遗传素质 (D)对偏离的恐惧
41、根据鲁宾的观点,爱情和喜欢的区别可从以下方面表现出来,其中包括( )。
(A)依恋 (B)相容(C)利他 (D)亲密
社会心理学练习题答案
一, 单选题
1 A 2 C 3 D 4 A 5 A 6 C 7 C 8 A 9 C 10 D
11 A 12 D 13 B 14 A 15 D 16 B 17 A 18 B 19 C 20 A
21 B 22 B 23 C 24 D 25 A 26 A 27 C 28 A 29 D 30 A
31 B 32 B 33 D 34 C 35 B 36 A 37 B 38 C 39 B 40 B
41 C 42 B 43 B 44 C 45 C 46 B 47 A 48 A 49 B 50 B
51 B 52 D 53 B 54 C 55 D 56 B 57 B 58 A 59 D 60 C
61 D 62 A 63 A 64 C 65 D 66 C 67 C 68 C 69 B 70 B 71 C
二, 多选题
1-5 BCD ABC AC ABCD ABC
6-10 ABC AB ABD ABC AD
11-15 ABC AD AC ABC ABD
16-20 ABC ABD BC AB ABD
21-25 ABCD ABCD ABCD BD ABCD
26-30 BCD ABC ABC ABC BC
31-35 BC BCD ABC ABC ABC
36-40 ABD BCD BCD ABCD ABD
41 ACD